據了解,今年國內糧價總體仍將保持平穩(wěn)略有震蕩走勢,其中除了玉米之外,其他主要品種或將繼續(xù)偏弱運行……
一、供需格局總體寬松,糧價難上漲
2019年糧食豐收,市場供應相對充足,再加上小麥、稻谷等主要品種庫存水平較高,供應能力依然保持較強的水平;從需求來看,口糧消費較為穩(wěn)定,且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優(yōu)化調整,人均口糧消費量還是下降的,而飼料及工業(yè)用糧,在生豬存欄降至歷史較低水平、復養(yǎng)進程緩慢,深加工業(yè)開工率同比下降等影響下,增量并不明顯;
與此同時,進口方面,小麥、玉米、稻米保持正常水平,大豆進口這兩年有所下降,但隨著貿易談判的好轉,以及國內需求的恢復,進口也將逐漸恢復并增加;基于以上,預計國內糧食總的供需格局相對樂觀,對糧價走勢也偏利空。
二、糧食庫存相對較大,去庫存壓力將增大市場供應
經過最近兩年的消化,臨儲玉米庫存從2億噸左右的水平下降至目前的5000萬噸,壓力明顯減。坏竟群托←湹耐惺袔齑鎵毫σ廊惠^大,而且因為下游需求增量有限,后期銷售的進程仍將較為漫長。
根據有關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托市稻谷庫存余糧約1.2-1.3億噸左右的水平,托市小麥庫存在9000多萬噸。其中,稻谷存儲時間越長,約不好消化,哪怕拍賣底價下調至1500元/噸,依然面臨著競拍量不大的情況;
托市小麥雖然相對耐存儲,但畢竟最早的2014-2015年產小麥,已經有4-5年的時間,而且還有毒素超標等問題。這部分托市庫存,在接下來的幾年內,仍將在拍賣底價調整、拍賣量設定等方面,對市場產生比較大、比較直接的影響。
綜上所述,在市場規(guī)律下,商品供應增加,價格自然會相對趨弱,對于消費彈性較小的農產品,特別是糧食來說,更是如此。2019年國內糧食總體豐收,消費需求增量有限,特別是飼料消費還因為非瘟疫情影響而下降,年度內期末庫存水平或將繼續(xù)增加,對于糧價來說,自然也缺乏上漲的動力。